close

劉少奇當國家主席時穿的中山裝,就是這個模樣。圖片均為劉少奇同志紀念館提供其貌不揚的皮棉帽,有一段不為人知的故事。劉少奇回鄉調查時,青花筆筒陪他度過不眠之夜。記者 李廣軍 通訊員 尹芳 鐘菲萍 龔知明 殷彬彬
  “在照片上看到的劉少奇同志穿著的中山裝原來是這個模樣啊,看,衣領都已經磨損了,不知道穿了多少年。”“這個青花筆筒其貌不揚,想不到已經有50多年的歷史。”“這頂皮帽這麼厚實,應該是少奇同志在北方戴過的吧。”
  自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開展以來,一些以前沒有見過的實物和資料,成為最鮮活的黨風“明鏡”,感動著全國各地來此“照鏡子”“正衣冠”的黨員、群眾。這其中就包括劉少奇擔任國家主席時穿過的灰色中山裝制服、在北方抗日時戴過的皮帽和1961年回鄉調查時使用過的青花筆筒等。
  “去年,為了紀念劉少奇誕辰115周年,我們在設計製作‘追尋少奇足跡——全國劉少奇紀念地聯合展覽’時,曾經到全國各地徵集和尋找了一批珍貴的實物和資料。”劉少奇同志紀念館館長羅雄和工作人員向記者講述了這些來之不易的實物背後的故事。
  普通的中山裝原來是劉少奇定製的制服
  這是一套普普通通的灰色毛料中山裝,制服保存完整,但是衣面陳舊,衣領處有明顯的磨損。
  如果不是陳列指示牌的提醒,誰也想不到,這套中山裝竟然是劉少奇在擔任國家主席後定製的中山裝制服的原件複製品。
  這件珍貴文物的原件現珍藏於安源路礦工人運動紀念館。劉少奇曾在1922年9月領導了安源路礦工人大罷工。對於安源,他有著深厚的感情,王光美同志深深地理解劉少奇對於安源的感情,1992年6月,她把劉少奇任國家主席時一直穿在身上的灰色中山裝贈送給了安源路礦工人運動紀念館,被定為國家一級文物。2013年為紀念劉少奇誕辰115周年,劉少奇同志紀念館花大力氣將其複製了回來。
  工作人員介紹說,劉少奇生前就是穿著這套中山裝參加重大國事活動和出席重大外交活動。劉少奇一生清貧簡樸,對家人要求十分嚴格,要求“穿衣服也不能脫離群眾”。平時在家裡,劉少奇和王光美總是以身作則,穿布衣服和布鞋子,穿得和工作人員一樣。有時工作人員穿一件新潮衣服,少奇同志都會好奇地看看,笑笑說:“啊,你的衣服比我的高級呀!”
  “這套中山裝是劉少奇勤政務實、儉樸生活的歷史見證。”羅雄說,它一定能激勵家鄉人民不斷地繼承和發揚劉少奇艱苦朴素的革命作風、求真為民的革命情操。
  回鄉調查時,青花筆筒陪他度過不眠之夜
  展廳里,陳列著一個劉少奇使用過的青花瓷筆筒。
  記者看到,此筆筒釉面光滑、圖案清晰,是白底藍花的現代青花瓷;筆筒上繪有一盆精緻形象的小松柏盆景,古樸、典雅。此筆筒是1961年劉少奇回鄉調查時用過的,陪伴著他度過了不知多少個不眠之夜。
  上世紀六十年代初期,我國國民經濟處於嚴重困難時期。1961年,劉少奇回到湖南農村進行調查。這一年5月3日,劉少奇回到了闊別40多年的家鄉——花明樓公社炭子沖大隊,仍然住在自己小時候住過的房子里。隨後的六天六晚,一盞古樸的煤油燈、一張陳舊的書桌、一個茶杯以及這個青花瓷筆筒就是他辦公的全部用品。在這裡,他細心觀察、找幹部群眾個別談話,深夜審閱文件、寫總結材料。瞭解到國民經濟困難的真正原因是“三分天災,七分人禍”,他做出了一個重要的決定——解散公共食堂,為我黨制定和實施正確的農村政策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這個筆筒也見證了劉少奇同志回鄉調查時深入實際、深入群眾的艱苦朴實的工作作風,以及心憂天下的革命情懷。
  也是在這一年,劉少奇得知辦公共食堂時拆掉了一些民房,很多村民沒有房子住,於是決意把舊居分給那些無房的社員住,但不要自己的親屬搬進來。就這樣,先後有六戶村民搬進了舊居。“文化大革命”中當造反派要來搗毀舊居時,暫住劉少奇舊居的社員回想起國家主席心系人民、堅持把房子騰出來的事情,堅持說這是自己的房屋,不許搗毀!就這樣,劉少奇舊居沒有遭到嚴重破壞,完整地保存了下來。為了保護劉少奇舊居,當時區委、區公所的幾位幹部職工忙了個通宵,用土車子將包括劉少奇舊居牌匾在內的文物運送到區辦公樓二樓檔案室閣樓封存。由於劉少奇曾用過的青花瓷筆筒易碎,時任花明樓區區委秘書的孫楚良便將它收藏起來妥善保管。儘管後來孫楚良因工作調動輾轉了好多地方,但這個筆筒一直都沒有弄丟過。
  直到2010年9月,已搬過好幾次家的孫楚良偶然發現這個筆筒竟然還在且完好無損。於是他與劉少奇同志紀念館聯繫,將此青花瓷筆筒完璧歸趙。
  他堅持把自己的皮棉帽送給農民革命家
  新展出的文物中,還有一頂色彩陳舊、式樣普通的皮棉帽不得不提。
  “這頂皮棉帽是一件複製品,帽子外層為動物皮毛,內里和帽頂為深棕色布料,耳封及帽檐均能放下又可覆上,耳封上有兩根藍色的布帶,便於上下繫緊。”工作人員介紹說,別看它普通,其實背後還有一個感人至深的小故事。
  1939年1月28日,劉少奇到達確山竹溝鎮擔任中原局書記。當時,農民革命家王國華任新四軍四支隊第八團隊留守處主任,駐確山竹溝鎮。王國華生活朴素、平易近人,他經常農民衣著,留著光頭,蓄著一簇白鬍鬚,因此大家都叫他“王老漢”。少奇同志非常愛惜和尊重這位農民革命家,在革命工作中和他建立了深厚的革命友誼。
  有一天傍晚,天氣非常寒冷,王國華去找劉少奇彙報、研究敵後工作。他們一起沿著竹溝河邊散步,邊走邊談,不知不覺走了許久,連天空中飄起了雪花都不知道。由於當時竹溝條件艱苦,同志們穿戴都相對單薄,少奇同志感到一陣寒意襲來。他關切地看了看王國華,發現五十多歲的老人光著頭沒有戴帽子,兩隻耳朵凍得通紅,趕緊把自己頭上的皮棉帽取下來,遞給了王國華。
  這頂帽子是少奇同志在天津擔任北方局書記時買下的,其時已經戴了一年多,是他冬天的必備物品。王國華看到少奇同志衣著更單薄,連忙推脫不要,少奇同志則嚴肅地說:“你是我們的‘老漢’,年齡也比我大,還要經常去外地,比我更需要它,所以送你正合適,不要再推辭了!”說完親自給王國華戴上了。
  從此,這頂皮棉帽陪伴著“傳奇老漢”王國華度過了幾十個寒冬,一直到王國華去世後還珍藏著。1984年由王國華的夫人楊純芝老人捐獻給確山竹溝革命紀念館,現保存基本完好,被定為國家一級文物。2013年,劉少奇同志紀念館工作人員前往竹溝,以一比一的比例複製回花明樓。
  相關鏈接
  劉少奇同志紀念館繼續對外徵集文物
  劉少奇同志紀念館自1982年重新對外開放以來,已收藏珍貴文物571件,其中一級文物39件、二級文物93件。
  “劉少奇同志紀念館作為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國家一級博物館,為豐富館藏,更好地發揮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職能,進一步做好陳列、布展工作,正在向社會公開徵集文物。”羅雄說,此次徵集的範圍包括:有關劉少奇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或者有關我國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重大歷史事件、革命運動的著名人物的,具有重要紀念意義、教育意義或史料價值的實物和資料。
  “徵集的文物和資料應盡可能品相完好、意義重大,具有代表性。”羅雄承諾,對於捐贈文物的個人和集體,紀念館將頒發收藏證書,並給予適當的經濟補償;捐贈等級文物的,捐贈文物一經陳列,在展品說明上永久具名;個人和集體可將收藏的重要文物寄存到紀念館委托管理,紀念館將無償做好科學保護。劉少奇同志紀念館聯繫人及電話:劉伯強,0731-87097181、87094897、87094027。  (原標題:少奇紀念館新展珍貴實物件件背後有故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zx99zxxqkq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